最近,不少人私訊詢問我,去貝加爾湖攜帶了哪些攝影器材,該如何選擇鏡頭?
在此,我寫一篇專文,分享這次貝加爾湖的攝影心得。
Nikon D750
Sigma 12-24 f4.5 (廣角鏡)
Tamron 24-70 f2.8 G2(標準鏡)
Nikon 70-200 f4G ED VR (長焦鏡)
Manfrotto MKBFRC4-BH Befree 碳纖腳架
Nikon APS-C *1.5 ; Canon APS-C *1.6
Sony APS-C *1.5 ; M4/3 *2.0
廣角鏡 ─ 我不常使用廣角鏡,但貝加爾湖的藍冰可是大景,還有冰洞的空間限制,沒有廣角比較難拍出氣勢。事實証明,在貝加爾湖南北線時,廣角鏡是必須的存在,許多場景必須請標準鏡無法招架,換成廣角鏡效果好很多。而且,亞美尼亞拍婚攝時和修道院時也派上用場。
標準鏡 ─ 常駐鏡頭,適用於大多數場景。
長焦鏡 ─ 以前都攜帶70-200 f2.8,不過有著體積和大小太適合重訓的缺點,平常我是還可以接受,但這考量到還要去尼泊爾健行,背包必須減重才行,所以決定改帶70-200 f4,體積小很多,重量少一半,讓我的健行之旅輕鬆一點。
腳架 ─ 拍夜景、星空、銀河必備。
【貝加爾湖的鏡頭選擇】
☆ 標準鏡用最多,但廣角鏡也經常上陣,長焦鏡較少。
《24-70mm標準鏡》
『取好光線的角度和冰磚排列的線條感,可以輕鬆拍出層次感和張力』
《12-24mm廣角鏡》
相較於標準鏡,廣角鏡12-24可以拍出更有氣勢的照片,尤其在一些空間受限的冰洞中,退無可退,只有廣角鏡可以拍出空間感,拍攝地上的冰裂紋也會更加震撼,這是其他鏡頭無法取代的優勢。
但廣角鏡也請小心使用,由於焦段太廣,納入照片的東西太多,構圖上會比較難控制,若使用得不好,照片可能會變得太空洞,失去了主題。
《70-200mm長焦鏡》
『日落的薩滿岩色溫令人難忘,長焦鏡頭給予了空間壓縮感』
『利用長焦壓縮感,凸顯出巨大冰裂痕與夕陽』 |
『站在高處拍在結冰湖面騎單車的遊客,沒有長焦鏡拍不到』 |
長焦鏡使用的次數較少,但有時候與拍攝主題的距離沒辦法縮短,還是得請長焦鏡出馬,而且,長焦鏡有個特性,會賦予照片一種空間壓縮感,讓物體與物體間的間距變縮短了,畫面看起來更簡單緊湊,沒有多餘讓人分心雜物,更能凸顯出要表達的主題。
結語
其實,不管是標準鏡、廣角鏡、長焦鏡,在貝加爾湖都有它的用處,最理想的選擇,當然是三顆都帶。
嗯?你說那我這篇的意義是什麼?當然是慫恿你三顆都帶重訓一下啊!(被打)
若是非要列出,貝加爾湖攝影鏡頭重要性排名,我的建議是
若是只有手機的朋友們,我會建議帶顆手機用的廣角鏡頭,藍冰拍起來會比較有張力,冰洞才拍得出氣勢感。
☆ 手機最好貼上暖暖包,拍完照就放口袋貼身回溫,不然電力掉很快,或是不賞臉直接關機,尤其Iphone最不耐冷。
以上,粗略介紹了貝加爾湖的攝影概念,其他的貝加爾湖文章和資料,會盡量一篇一篇生出來XD
→ 【貝加爾湖(2)】出師不利!意外接二連三的開頭
→ 【貝加爾湖(3)】從伊爾庫次克到神聖的奧特洪島
→ 【貝加爾湖(4)】貝加爾湖─藍冰北線 (碎冰磚群、冰瀑布、三兄弟石、合波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