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初學攝影的人,對於拍攝銀河多少有些疑問,或不知該如何下手,本篇將教你一些銀河拍攝技巧、查詢銀河時間、相機參數、注意事項與如何尋找銀河,讓你輕鬆就拍到銀河。
本篇將分享的內容有
─ 結語
銀河季節 & 時間(附圖表)
由於天體運行的緣故,銀河有時出現在台灣天空的時間僅在白天,但白天那麼亮怎麼可能拍得起來!所以,拍攝銀河是有季節性的,以台灣來說,6-9月銀河高掛夜空的時間最久,也最為適合拍攝。
另外,除了要注意天氣,雲太多不利拍攝,還需知道月亮的升起與落下,月光太強會干擾銀河拍攝,最好挑在新月前後幾天,也可挑日落後,月亮還沒升起或降落的時間拍攝。
§ 銀河拍攝時間的圖表說明 §
每日天體不停運行變化,一個月的拍攝時間會相差兩小時,半個月一小時,以上的時間和方向皆為粗略,若想要更精確,請使用專業程式或APP輔助。
除了以上表格和經驗以外,若希望有更精確的時間和方位,我推薦使用下載手機APP輔助
太陽測量師 SUNSURVEYOR
推薦使用!!!
可以查到任何一天與幾點幾分,太陽、月亮、銀河的運行位置,為拍攝日出、日落、月亮、銀河省去不少功夫,支援GPS定位、查詢不同位置與VR功能…等。
不過,免費版僅能查太陽運行,其餘功能需付費約300元購買完整版,個人覺得很實用。
其他星空APP也可以使用,只要能調整時間,並且查天蠍座的位置,銀河就在天蠍座的尾巴處。
尋找銀河拍攝點 & 減少光害
由於鄉鎮、城市與路燈的亮度很強,容易干擾銀河的拍攝,所以除了要注意月光以外,也需要考慮人造光的影響,現場環境愈暗愈好,這也是為什麼拍攝銀河大多在鄉野或山區的緣故。
除了著名的銀河地點,也可以自行開發秘密攝影點。根據月份日期,可參考APP或上方圖表的銀河出現方位,尋找適合的位置。出門遊玩時,白天就可以預測哪裡可以拍攝。

銀河拍攝的器材
推薦使用單眼相機,質感會好很多,後製也較彈性。
鏡頭:推薦超廣角鏡,焦段最好大於15mm,拍起來會更為壯闊,光圈愈大愈好,建議至少F2.8。
腳架:必備!銀河照都需要長曝,沒腳架很容易糊。若真的沒有,可以現場找穩定的物體充當。
若沒有相機,好一點的手機也辦得到,但環境會更要求低光害。
☆ 若風大,可能需要拆掉背帶,不然會影響腳架穩定度。
銀河拍攝的相機參數 & 設定
來來來,重點來了~
對焦:通常現場光線昏暗,無法正常使用自動對焦,請改為手動對焦,對焦無限遠,若鏡頭沒有對焦刻度,通常是轉到底再回轉一點點,因不同鏡頭而異。
構圖:現場一片黑,看不清楚構圖什麼鬼嗎?這時就把ISO調到最高,依現場光線用數秒快速拍一張,確認構圖是自己想要的,接下來就進入正式拍攝囉。
光圈:愈大愈好,推薦至少F/2.8或以上,才可以減少曝光時間。
快門:愈快愈好,15-20秒為佳,若超過30秒,由於星星會移動,照片放大看會拉長成星軌,但若一般網路使用,也不太明顯就是了。
ISO:1600-3200為佳,若不行就6400。ISO愈低愈好,但可能會曝光不足,太高噪點會太多,照片不夠純淨。需要與快門設定做取捨。當然單眼愈高階,ISO通常愈純淨,使用上也愈彈性。
☆ 通常可以在快門與ISO間做取捨,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搭配。
可以嘗試加入地景,銀河照會更吸睛喔!若地景想要亮一點,可以用手電筒照射補光幾秒。但若有其他人再拍攝,也請知會一下,相互尊重。

結語
拍攝好的銀河照,需要前期的調查與準備、中期的設定與變化應對、後期的後製處理,加上一些好天氣的運氣。聽起來或許步驟很多很複雜,但學起來多拍幾次後,就會漸漸抓到訣竅,自然而然就會知道該注意什麼與如何拍攝。另外,後製上也需要下點功夫,這部分下次再談囉~
除了常見的芭樂點,也多多發掘新的攝影點吧,為自己在夏季銀河季留下難忘的瞬間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☆ 更多 攝影教學 相關文章
更多旅行與攝影👉 加入浪跡旅攝 Facebook 粉專
👉 追蹤浪跡旅攝 Instagram👉 訂閱浪跡旅攝 Youtu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