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來說說蒙古的犛牛吧!
第一次看到犛牛是在蒙古,當時我千里迢迢,從烏蘭巴托到北境的庫蘇古爾湖,司機把我丟在荒蕪草原上的蒙古包,即揮一揮手,離去時不帶走一片雲彩。
迎接我的是一群犛牛,原本正在吃草的牠們,停止進食,可能第一次看到台灣人,用圓溜溜的大眼睛直盯著我看。幸好,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犛牛,眼神中藏不住好奇的盯回去看,持續了一分鐘,牠們可能覺得膩了,又開始低頭吃草。
接下來的幾天,羊群和犛牛就是我的夥伴,我們一同經歷了七天不洗澡的挑戰,早晚劇烈溫差的挑戰,沒辦法低頭滑手機的挑戰,這些…我們都做到!
咳咳…言歸正傳。

庫蘇古爾湖區的牧民,每天的生活和犛牛脫不了關係,一早起床,蒙古爸爸去鎮裡工作,蒙古媽媽會去擠犛牛奶,犛牛奶對牧民們是很重要的食物,產品很多種,不只濃醇香,營養價值也比一般牛奶高。
一開始,我不太習慣鹹鹹的奶茶,甚至有點抗拒喝不下去,但後來居然上了癮,回國後甚至還有點思念那特別的滋味。

另一個,讓我念念不忘的是犛牛奶凝脂(Urum),薄薄黃色的一層介於牛奶和奶油之間的半固態油脂。可以直接吃,也可以搭配麵包食用,再加上點砂糖,簡直人間美味,連從小吃奶油起司長大的西方人,都念念不忘的夢幻逸品。
蒙古國南北都有生產,我發現品質上有所差異,或許是因為庫蘇古爾湖地區環境特別好,湖水純淨又甜,這裡生產的凝脂特別濃厚醇香。做法其實不難,通常蒙古媽媽會在睡前煮一大鍋牛奶,放著冷卻到隔天早上,就會看到一層黃黃的凝脂浮在牛奶上,簡單又好吃的食物。
採完犛牛奶後,蒙古媽媽就會放犛牛們去吃草,比起牧羊,牧牛其實容易多了,不像羊時而慢步,時而奔跑,然而,一般來說犛牛動作溫吞,不太會隨意奔跑,不太需要時常去趕他們。
夜半出門野放,抬起頭來只見滿天星斗,沒見過如此密集的星空,像是砂糖灑在天幕上,一顆一顆晶瑩剔透,美麗至極。 當我醉心於星空,突如其來的鈴鐺聲劃破寧靜的黑夜,”叩囉叩囉”的快速向我接近,這聲音是…犛牛!?他們脖子上都掛有鈴鐺,就算黑暗中看不見,我也知道是犛牛。
……為什麼犛牛要衝向我?這讓我有點心生畏懼,被牠一撞不死也半條命,而且,我現在野放到一半,也抽不了身小便就像是在冰滑的上溜冰一樣,起步後難以即時煞車的,必須要有一段緩衝時間,但鈴鐺聲兵臨城下,時間明顯不足。
這時,我只有四個選項
一、用念力中止水龍頭,剛夢中醒來,腦袋尚未開機的我,有點難以實行,而且我沒有把握成功。
二、邊野放邊逃跑,這畫面太滑稽,有失我的文青身份。
三、立馬拉上褲子跑走,但我要在野外待好幾天,洗衣服有點困難,可能還會弄臭蒙古包。
四、承擔犛牛飛奔而來的風險,待在原地不動,看看犛牛到底想幹嘛。
由於只有幾秒鐘可以下決定,前三個選項太難,只能選擇第四選項,按兵不動,承擔牛牛攻擊的風險。
鈴鐺聲愈靠越近,恐懼感隨著距離的縮短而上升,我因為恐懼閉上雙眼…
三…二…一……
咦?衝擊呢?怎麼鈴鐺聲消失了,睜開眼睛一看,眼前的景象讓我愣了一下…,犛牛居然在舔我的尿!!!而且還不只一次!每晚出門野放,犛牛都會興奮的跑過來舔,屢試不爽,有時甚至會打架搶食。
後來我才知道,為什麼犛牛會喝尿?其實,鹽是很好的養分來源,然而,大自然裡鹽分並非隨處可得,剛好人類的尿液含有鹽分,犛牛當然忍不住鹽分的誘惑,才會衝過來舔尿液。
這種嗜好,我還是第一次見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