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山健行中,如何適當減少負重是一門學問,輕一點爬得更輕鬆愜意,但裝備也要足夠才安全舒適。熱愛攝影的我很難割捨器材,他們是我甜蜜的負擔,只好從其他裝備下手,首先從登山睡眠系統的睡袋和睡墊開始!

本篇會分享如何挑選適合的睡墊睡袋,也介紹我的最後選擇──保暖舒適輕量化Sea To Summit SP3和Sea To Summit Ether Light XT Insulated

本篇分享內容有

如何挑選睡袋?
極輕暖鵝絨睡袋Sea To Summit Sp3 (-2~-8℃,665g)
如何挑選睡墊?
輕厚系列睡墊-加強版 Sea to Summit Ether Light XT Insulated
總結

如何選擇睡袋?

說到山上的睡眠系統,我認為最最最重要的就是睡袋了,木板、地布雖然不舒適但還可以躺,但在寒冷的高山沒有睡袋,輕則睡不好,影響一整天的體能,重則有失溫的危險。

高山有多冷?海拔每上升100公尺,夏季氣溫約下降0.6℃,冬季氣溫約下降0.36℃。若以3000公尺高山為例,夏天約比平地冷18℃,冬天約比平地冷10.8℃,下雪的夜晚更冷,跌破0度一點也不奇怪,冷冽的夜晚,睡袋就顯得特別重要。

如何鑑別睡袋的保暖度,通常會看兩項指標──蓬鬆係數(FP, Fill Power)填充量

蓬鬆係數(FP, Fill Power)

蓬鬆係數是羽絨蓬鬆程度的衡量標準,係數愈高代表保暖效果愈好,可以理解為「羽絨材質的等級」,有鵝絨鴨絨兩種,前者較優。

意味著要求同樣保暖度的睡袋,在相同羽絨填充量的狀況下,蓬鬆係數高的比較暖,600FP、700FP、800FP為常見係數。

填充量

顧名思義,睡袋填充了多少羽絨,填充愈多愈暖

蓬鬆係數和填充量會影響到保暖度、收納體積和重量,露營可能不用擔心太多後兩者,但登山健行來說,負重和背包容量就會影響到我們的決策。

選擇的裝備最好要依循國際標準的測試規範,測出的溫度才有公信力與可比較性,像是EN13537就是歐盟的標準,也是各進口品牌通用的標準。

像是Sea To Summit的睡袋,每一顆都有獨自的IDFL(國際羽絨羽毛測試實驗室)測試證明。

若你是登山新手看得霧煞煞也沒關係,通常廠商會有溫度標示比較好理解,如下圖。

Comfort舒適溫度:女性或怕冷體質的人,此標示溫度下使用睡袋,可以感到舒適。
Lower limit 最低溫度:怕熱的人,此標示溫度使用睡袋,可以感到舒適。
Extreme極限溫度:會很冷甚至失溫,但”應該”死不了。

☆視環境氣候而定,溼氣重或刮風下雨保暖度會打折扣,最好多估一點,山上野外寧願熱也不要冷。

上一顆睡袋為三季使用,雖然還算堪用,但重量高達1.1公斤,收起來也佔空間,加上近年來有冬天上山的需求,我決定要找更暖、更輕、收納體積更小的睡袋,經過蒐集資訊與山友經驗談,找到了極輕暖鵝絨睡袋Sea To Summit Sp3

極輕暖鵝絨睡袋Sea To Summit Sp3 (-2~-8℃,665g)

一顆保暖收納體積小輕量化睡袋

睡袋最重要的是保暖性,採用了RDS FP850+ 的高級鵝絨,且鵝絨經過防潑水處理(ULTRA-DRY DOWN™),在輕量、保暖、防潮…等效果都有很好的表現。保暖區間介於-2~-8℃,適合三季與不會太冷的冬季,台灣高山大多數情況都可以使用,保暖度符合我的期望。

再來,這保暖區間的睡袋通常會超過1公斤,但這顆卻只有665克!比起我的上一顆睡袋,整整減少約400克的重量,收納體積小不佔空間,爬起山來更輕鬆,或是可以多帶一顆鏡頭(誤

羽絨填充在上半身的部分,採用垂直隔間,讓羽絨不會因為翻身轉動而擠壓跑位,維持睡袋保暖度

通常羽絨受潮後,保暖度會大幅下降,不過這顆睡袋有特別設計ULTRA-DRY Down™ 防潑水羽絨,預防外界水氣與因人體溫度產生的濕氣,藉此剔除水氣對羽絨帶來的負面影響,也有抗菌的效果,並能延長羽絨使用壽命。

睡袋使用的鵝絨有通過RDS認證(責任羽絨標章),顧及鵝絨品質之際,也保證動物人道化飼養與生產。

另外,提供透氣儲存收納袋,平常居家不使用時,可以將睡袋放進這款較大的收納袋中,讓羽絨透透氣,不會因為長期緊壓而降低使用年限。

背上睡袋Sea to Summit Sp3登山,走了鈴鳴閂山、阿溪縱走、下雪的雪主東,睡袋體積和重量的減少,讓我有更多背包空間可以運用,輕量化讓我可以更享受眼前的山林美景,更重要的是夜晚睡覺夠保暖,不會冷到睡不好XD

如何選擇睡墊?R值?

睡眠品質好不好,除了睡袋的品質之外,睡墊也佔有一席之地,通常分為泡棉睡墊、充氣睡墊。

泡棉睡墊:使用方便,攤開即可使用,缺點是保暖性較差,還有收納體積大,無法壓縮。
充氣睡墊:收納體積小,保暖性與隔絕地氣的能力較佳,不過使用時多要進行充氣,需避免被尖銳物刺破。

睡墊的挑選指標有兩個──舒適度R值

舒適度就是躺起來不舒服,通常有些厚度會較舒適,若是可以嘗試體驗看看最好,這部分不多做解釋。

R值(R-Value,熱阻值)

R值愈高,代表熱量愈不容易流失,阻絕地氣與寒氣的能力較佳。簡單來說,數值愈高愈保暖,尤其露營時與地面接觸,R值就顯得格外重要。

一般而言,大家可以思考自己的登山情況做選擇,R值愈高通常重量愈重

溫度高於12度以上:R值建議0.5~2
溫度高於1度/三季適用:R值建議1.5~3.5
溫度高於-6度/四季皆適用:R值建議3~4.5
溫度低於-6度/嚴寒環境:R值建議4~以上

考量自身狀況和常遇見的登山環境,我選擇了Sea to Summit Ether Light XT Insulated輕厚系列加強版

輕厚充氣睡墊-加強版 Sea to Summit Ether Light XT Insulated

原本使用薄薄一片泡棉睡墊的我,隨著爬的山愈來愈多,愈來愈覺得不符使用,因為厚度不足,睡眠品質大打折扣,露營時也無法有效隔絕濕寒的地氣。雖然大顆的泡棉蛋殼睡墊很流行,但體積龐大讓我猶豫再三,畢竟行李夠多了,希望收納體積小,因此轉向充氣睡墊的懷抱。

Sea to summit輕厚系列加強版睡墊 吸引了我的目光,R值3.2的熱阻效果符合台灣登山的多數狀況,收納體積小,約直徑11公分x長24公分,重量490公克好攜帶。

相較於一般充氣睡墊的費力,Sea to Summit貼心設計輕鬆充氣的系統─充氣收納袋,只要將睡墊套接上氣閥,利用白努力定律距離充氣袋口約20公分處,並輕輕對著袋內吹氣,再將充氣袋內的空氣壓入睡墊,約4~5次就可以將睡墊充飽,無須吹得臉紅脖子粗。

氣閥有三段模式──閉鎖充氣+微調氣量快速洩氣,讓你充氣收納都快速。

充滿氣的睡墊,厚度居然有10公分,躺起來相當厚實舒適,且喜歡側睡的人也不怕會因此觸到地面,有別於一般的充氣睡墊,Sea to Summit有獨特的獨立氣筒科技,躺起來更貼身,讓全身肌肉可以加放鬆休息,更換睡姿睡墊也不容易滑掉。

獨立氣筒科技(Air Sprung Cell™)
Sea to Summit 睡墊的核心技術,也是帶來舒適體驗的秘密。不同於傳統睡墊的隔離構造,獨立氣筒科技在於透過許多獨立的小氣室串接,增加了身體和睡墊的接觸面積,平均分散壓力,讓睡墊有如家裡的床墊般觸感,當然也就更加舒適!獨立氣筒科技和獨立氣筒彈簧床墊的原理是一樣的,每個獨立的氣筒能依據身形做出調整,給予身體更多的接觸面積,協助壓力分散,睡墊更平穩不易晃動,全面提升戶外睡眠的舒適度。

另外,採用了特殊的Exkin Platinum®熱反射金屬布料和 THERMOLITE®中空保暖纖維填充,可以有效減少熱能的損失,提供良好的保暖度,寒冷的天氣中入睡也可以保持溫暖。

以前我在山上野營,總有夜晚濕冷水氣上浮,帶走睡袋暖度的困擾,時不時冷醒睡不好,換了輕厚睡墊加強版Sea to Summit Ether Light XT Insulated,10公分厚的睡墊,不只躺起來舒服又有效阻隔地氣,睡眠品質改善很多,讓我得到充足的睡眠,更有體力好好登山。

鈴鳴閂山的夜晚,我印象很深刻,友人因為滑倒尾椎挫傷,我給他睡10公分厚的這款睡墊,方便他側睡不壓迫到受傷處,我則是用他不知名牌的睡墊,無法有效阻隔地氣,整晚都睡不好。

隔天早上起床他說:「果然一分錢一分貨,他下山也要馬上換這款睡墊,睡眠品質和舒適度差很多!」

挑選睡袋&睡墊:總結

上山的睡眠系統很重要,可以影響一天的精神與體力,睡得好不好絕對有差,除了能不能盡情享受美景,也關乎到自身的安全,畢竟優良的睡眠品質,才有體力面對所有的狀況

睡袋與睡墊雖然是獨立個體,卻也是相輔相成的系統,若是野營連帳棚都要考慮進去,可以依據本篇提供的資訊,考量自身需求與登山環境,選擇適合自己的登山健行的睡袋和睡墊。

切記!帶上山的裝備寧願保守估暖一點,也不要冷到

Author

嗨,我是 康康 攝影師、旅行作家、愛山人、講師 走遍六大洲70餘國,喜歡爬國內外山岳

Writ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