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

生活記事-想法觀點

Browsing

原本計畫在賽維亞(Seville)待五天,沒想到,後來加碼到整整一週。

大家可能會想:「賽維亞有這麼多景點可以玩嗎?」

其實,我大半時間都是在Hostel看書、大陽台放空、聊天和買菜煮飯,光是看書,這趟旅程我已經看完了三本書。朋友問我,都花錢買機票飛這麼遠了,也付了住宿費,為何不多花些時間在街上走走晃晃,多探索景點?

或許,你們會很訝異,我景點沒有跑得很勤,而且「放掉」許多景點,為什麼呢?其實原因有三點

一、歐洲的景點,有時候同質性很高,看久了會審美疲勞,久而久之就不稀奇了。像是我第一次去歐洲時,都抱著興奮的心情進教堂,心理一直為之「好美好漂亮好壯觀」;等看了5~6座以上…已然心如止水「喔,又是教堂」。

二、環遊世界初期,我每個點都會去採的,但現在滿看當下心情的,有時候網路隨意搜尋看看,燃不起興趣就不會特別去,或是心情不對、感覺不對就寧願放掉。開始漸漸習慣放掉一些景點,畢竟世界這麼大,不可能每個點都去,反而比較注重當下心情感受,心態上有所轉變。

三、我發現自己比較適合慢旅和隨心所欲的旅行方式,為了採點而一直馬不停蹄,常常搞得自己很累,最後開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,坐在咖啡廳一整天也好,在Hostel耍廢一整天也好,睡覺一整天也好。

其實旅行愈久愈容易疲勞,愈需要聽從自己的聲音,待在某個地方休息,短著幾天,長則數週(這點長期旅行愈久愈明顯)。當初環球旅行前四個月,每個城市都待2天左右,白天一整天都在外面跑,不願浪費任何一分一秒;四個月後開始有點疲乏,待的時間延長成2~4天不等;一年後,通常3天起跳,有時候甚至待個5~7天。

現在,一般是先訂2個晚上,但不訂下個城市的交通和住宿,若喜歡這裏想多待,就彈性延長;若不喜歡或沒興趣,2天後閃人去下個地方,我目前喜歡的旅行模式。

旅行方式很多種

不一定要窮遊
不一定要花大錢
不一定要背包客
不一定要豪華
不一定要快
不一定要慢

每個人有每個人適合的旅行方式,住宿、交通、飲食、速度都不盡相同,沒有最好的旅行方式,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式,不知道大家找到了嗎?

對我來說,旅行不再只是旅行,而是一種生活方式。

離開賽維亞時,其實還是有點不捨,太喜歡那間Hostel,也太喜歡這城市,可以的話還想再待一週。😂😂😂

是不是該搬家了?(咦)

在西班牙的格爾納達,我遇到了一位中國年輕人,一開始我們並沒有交集,因緣際會之下,開始去了解他的人生故事。


一日晚上十點多,我正在用著電腦,小伙子跑來和我搭話,他說他來學西班牙文,馬德里六個月加上馬拉加三個月,已經在西班牙待了九個多月,之後打算慢慢玩到葡萄牙。

我想起錢包中,還留有里斯本的交通卡,印象中剩下€2.5,反正短期內應該不會再用到了,不如給他用。他再三確認真的要給他,還不收他錢,我想說這也不是什麼大錢,就當作人情吧,我在路上也受到很多人的無私幫助,希望這份背包客的相互幫助的情感,可以流傳下去。

他似乎有點感動,邀請我去Tapas Bar 喝酒吃Tapas(西班牙式小菜)聊聊。其實,我今天一直想去體驗一下Tapas Bar,畢竟這是西班牙很著名的文化之一,而且在格爾納達(Granada)很特別,點任何一杯飲料,不論大小,都會免費附贈一份Tapas。

這邀請來得大剛好了! 我說我知道附近有家當地著名的店,不如去那一間。一到果然人山人海,幾乎看不到位置,但我們福星高照,找到了個空隙,剛好可以塞兩個人。

我們點了小杯的啤酒,搭配香噴噴的豬肉片搭配麵包和一些醃橄欖,嗯~~~相當美味的搭配! 隔天,足球比賽結束,我們又去了一次,這次是炸花枝佐醃高麗菜,也是讓人一口接一口,再吃一百口也不為過呀!


閒聊中,才知道他其實已經離開中國一段時間,由於對西班牙文很有興趣,就毅然決然地飛到西班牙,前前後後,在馬德里六個月和馬拉加三個月,總共花了九個月的時間學習西文。前幾天,學習告一段落,離開馬拉加(Malaga)開始旅行,第一站就是格爾納達,還不確定會旅行多久,但應該會一路慢慢走到葡萄牙,再決定下一步。


他熱愛旅行,大學時期拼了命半工半讀,偶而出個國,足跡印在幾個國家上了,畢業後再工作個1~2年,存了一筆錢,就飛來夢寐以求的西班牙。由於每年都會出國個2~3次,經常被朋友調侃,

「這麼爽! 又出國啦!真是有錢。 」

他總是無言以對,但心裡卻吐槽著「平時花費與娛樂少一點不就好了嗎?」

他很少買紀念品,也很少買衣服,身上穿的那件上衣,底部破了幾次,一次又一次地修剪繼續穿;雖然廚藝不好,還是盡量自己煮飯來吃,控制外頭用餐的次數,憑著心中對旅行的熱情,降低食衣住行娛樂的花費,能存多少就是多少。省個幾百元,似乎看起來沒多少,但當省下”好幾個”幾百元時,很可能就是一張機票或是多幾天的旅行! 讓旅行能夠更持久,把一身熱血灑向全世界。

他捨棄穩定生活,選擇了不穩定的生活,承擔生存風險的提高,和未來的不確定性,為自由支付這些代價。但他眼中沒有一絲困苦,取而代之的是堅定目光,因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而且樂在其中。

想要環遊世界,可以。
想要一直出國,可以。
想要實現夢想,可以。
想要買車買房,可以。
想要穩定生活,可以。

這些都是選擇題,為了達成目標,願意付出多少代價?捨棄哪些東西?承擔多少風險?釐清自己真正想要的,衡量過獲得的與捨棄的,就做出選擇,決定了就相信自己的選擇,勇往直前,不要後悔。

現在,是由過去的選擇建構而成 ; 未來,是由現在的選擇建構而成,自己的人生自己選擇。

人生就是不斷地選擇,適時地捨棄與放下,然後承擔與獲取

“進擊的巨人”中,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,

「什麼也捨棄不了的人,什麼也改變不了。」




 

─ 給16歲勇敢背包客的公開信

致 勇敢的你

最後一張投影片講完,講座來到了Q&A的最後階段,當你舉起手提問時,我的目光轉向你,腦中浮起一種即視感,好像看過你卻一時想不起來,你說出心中的疑問…

「雖然我問過這問題了……請問你在南美中,是否遇見很多16歲左右的背包客一個人旅行?」

我認出你了,之前參加我的環遊世界講座的聽眾,也想起你上次提過的問題,你打算高中畢業後,一個人背上背包出發去旅行,想問問看我的想法,畢竟這跟主流價值觀是相牴觸的。當下我可能回答得不夠完整,現在我想要好好重新回應你的問題。

不少國家有種文化叫做「空檔年(Gap Year)」,通常是中學畢業的學生,在進入大專院校前,用數個月到一年的時間,來從事自己有興趣的活動,或是嘗試不同活動來尋找自己的方向。我在澳洲工作的時候,經常會遇到年紀很年輕的同事,許多年紀都十五歲上下,我曾經和一位年輕同事聊過,

「你才十五歲,怎麼會來這裡工作?」
「學校學習告了一段落,我打算先工作一段時間。」
「為什麼不繼續升學?」
「因為我還不知道要學什麼呀!」

這句話令我相當印象深刻,讓我想起高中時我也面臨了一樣的問題,究竟是該選擇一類組?二類組?三類組?高中指考結束,再次遇到同樣問題該選什麼科系才好?回憶起這兩個選擇的時刻,似乎都以我擅長什麼或什麼比較能賺錢去思考,也不確定自己喜不喜歡,或著是不是自己未來要走的路,最後下了倉卒的決定。


當時的我覺得大家都是這麼做的,沒什麼疑問就懵懵懂懂地讀到大學畢業,畢業後步入社會後才發現,很多人從事的行業跟過去所學相距甚大,甚至有人宣稱過去所學的東西,八成以上以後都用不到,當初多年的唸書都是為了拿到文憑,人手一張的社會入場卷。

我開始思考,若是學習之間有更充裕的時間去思考抉擇,像是「空檔年」透過數個月的旅行、義工、工作來拓展視野,探索挖掘自己未來的方向,那是不是就可以更早挖掘自己的可能性,也可以降低學非所用的現象?

其實,”空檔年”不只對學習階段的人有效,對社會人士也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許多人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,不間斷地唸書到大學畢業,畢業後接著進進入職場找份大家認為的「好工作」,找個大家認為的「好老婆/老公」,努力工作直到退休,等待走向人生終點的那一刻,符合社會期待和主流價值觀的美好人生。我開始問自己何謂「美好人生」,每個人有不同的喜好,對美的詮釋也不盡相同,像是有人喜歡吃鮑魚、魚翅,而我卻比較喜歡豆干炒小魚乾,美好應該是相當個人化的形容詞,那為什麼「美好人生」會被標準化?

有時候照著標準的美好人生走,心底深處卻覺得哪裡怪怪的,好像走得不太踏實,人生道路似乎陷在迷霧中。這很可能是代表著,現在走的路不是自己想要的,只是平常生活工作太忙碌,沒有時間去思考這問題。


若是發覺自己不適合這道路,卻又無所適從,是否應該給予自已一個機會,走出習慣的圈圈,去旅行遇見不同的人,激盪出不同的火花,再好好地跟自己對話,捫心自問「我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?」,休息思考完了,再次回到軌道上,會發現人生道路好像更清晰了些,接下來踏出的每一步會比之前更踏實,這才是自己的美好人生。

旅程上,體驗過空檔年的朋友們都異口同聲地說,那段歷練改變他們很多,儘管每個人的經歷和得到的答案都不同,卻沒有人後悔當初踏出去的決定,旅程歸來之後,更加了解自己想要什麼,未來該朝什麼方向前進。

雖然旅行不是唯一尋找自我的方式,但卻是非常有效的手段。

最後,我希望再次提醒勇敢的高中生背包客,不要太介意周圍或主流價值觀的異樣眼光,若你確定這是自己想要的,那就放手去做吧!別人口中的美好是別人覺得,而不是你的,根本沒有什麼標準的美好人生,只有你知道自己心中的美好。


回來後或許會面臨到些許困難,那是踏出舒適圈的代價,你必須去承擔它,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,但可以告訴你的是:

你從旅程中獲得的成長會遠大於代價,歷練與收穫會成為無價的心靈養分,引導你走向更加踏實的人生。

祝福你,加油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