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

生活記事-世界文化

Browsing
莫斯科呀!莫斯科……,這座城市我來過兩次,第一次來訪是在2015的環遊世界旅程,離開雅庫茨克後飛往莫斯科,也是那個時候,我清楚理解到俄羅斯疆域之大明明兩座城市都在俄羅斯境內,但坐飛機居然需要9小時!

三月初的莫斯科,街道上仍有些許殘雪,不影響通行的角落,堆積尚未融化的積雪,走進紅場看著眼前的聖瓦西里大教堂

那個時候,我不太喜歡莫斯科。

雅庫茨克(Yakutsk)是俄羅斯薩哈共和國的首府,十九世紀發現金礦和礦脈,開啟了礦業開採史,加上西伯利亞勞動集中營的建造,發展起來的都市。

因為建於永久凍土層上,被稱為「冰城」。超過半年的平均氣溫不到0℃,最冷低於–60℃,為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之一;不過夏天溫度可以高達30℃,氣候相當極端。

第一次去俄羅斯,大多人都是安排莫斯克聖彼得堡或近年熱門的貝加爾湖。可是,我卻選擇了一個遠得要命,也沒什麼遊客的西伯利亞城市。

「口簧琴?」
「對啊,你聽過它的聲音嗎?」
「像口琴之類的樂器嗎?」

我一臉疑惑的看著轟轟,她笑了笑,從背包中拿出了鐵盒,燈光的照射下,金黃色的盒面閃閃發光,撩起我對裡頭的好奇心。

轟轟小心翼翼的打開蓋子,出現了許多沒見過的物體,材質大多為金屬,像是一把大鑰匙,中間卻有個圓框;少部分用竹片打造,像是超小型茶折,直直一根,與前者造型相異。

唯一的相同之處,中間都有一根長長的簧片,簧片頂端翹起,形狀很特別,看不出如何演奏,這就是口簧琴嗎?

「這…要怎麼弄出聲音?」我試著撥動簧片,簧片快速的前後擺動,但沒發出半點聲響。

「都叫口簧琴了,當然需要用到嘴巴囉!」

只見轟轟隨意拿起一把口簧琴,微微張開嘴巴,牙齒輕咬著琴臺,嘴唇輕輕闔上,接著用另一隻手撥動簧片,發出了奇怪的聲響。

ㄉㄨㄞㄉㄨㄞㄉㄨㄞ~
ㄉㄨㄞㄉㄨㄞㄉㄨㄞ~
ㄉㄨㄞㄉㄨㄞㄉㄨㄞ~

「好奇怪的聲音」我歪著頭說。

琴聲怪歸怪,卻還是可以譜出優美樂章。

「哈哈,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時,都這麼說。」



1. 口簧琴是什麼?



口簧琴──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的傳統簧片樂器。


主體主要有兩個部分,一個是框式琴臺,另一個是可前後振動的簧片。演奏者用牙齒輕咬琴臺, 雙唇輕閉,再撥動簧片或拉扯繫附於琴臺上細繩,使簧片振動發聲,原理是利用演奏者的口腔,產生共鳴的聲響。 




2. 妳怎麼遇見口簧琴的?


「第一次知道口簧琴,是因為朋友送我匈牙利的口簧琴,我第一次看到這奇怪的樂器,想蒐集相關資訊,卻發現台灣的資訊很少。不過,也因此發現,有些原住民也有使用口簧琴,可是長得不一樣,想在台灣學習,但卻找不太到老師。」

轟轟陷入回憶的漩渦,試著把記憶化成言語,停頓一會,繼續說著她與口簧琴的奇幻故事。

「後來,我有機會去蒙古教中文,行前發現蒙古也有口簧琴文化,便拜託我的蒙古朋友,尋找教授口簧琴的老師。原本沒抱太多期望,因為現在的蒙古人不太玩口簧琴了,沒想到,蒙古朋友神通廣大,居然真的找到老師了!我跟著這老師學了一個月,卻發現從第三週,授課內容又回到之前教過的東西,才發現這位老師,其實是教呼麥的,口簧琴只是玩玩而已!」

這也勾起我的蒙古之旅,蒙古人的個性真的很隨性呢!

「結果,離開蒙古前兩天,發現學校裡有另一位專門教口簧琴的老師,但也只學了兩天。後來,我實在很把口簧琴學好,隔年決定二訪老師,當時學校正在辦給外國人的夏令營,老師告訴我可以邊玩邊教呼麥和口簧琴喔!」

「我飛抵蒙古後才被告知,因為報名人數只有五人,經費不足,結果原本要授課的老師,變成導遊+司機+嚮導+廚師,老師忙個半死,根本沒有時間授課。夏令營結束後,口簧琴老師才有時間授課,但距離回台也只剩一週的時間,幸好,還是有學到一些技巧。算一算,學口簧琴也兩年了。」

「你的琴史也太充滿挫折了吧!」 為了學口簧琴,飛了兩次蒙古,卻遇到這麼多曲折離奇的遭遇。






3. 那麼…你有沒有印象深刻的演奏經驗呢?

「第二次去蒙古,意外參加了傳統婚禮,根據傳統,每位賓客都會被敬酒三次,而且,每被敬一次,賓客就要唱一首歌。結果唱了兩首就沒梗了,第三次只好拿出口簧琴彈來演奏。」 


彈完,有一個阿嬤走過來說:「可以再彈一次嗎?」

阿嬤說,小時候蒙古人手一隻口簧琴,放牧的時候會彈,但隨著現代化,現在的人不再演奏,只剩下傳統儀式會使用。雖然,還留有琴,但因為年紀的遠故,手指使不出力,彈不出好的聲音。

這時,轟轟意識到,原來不只台灣,世界很多地方的口簧琴,正隨著上一代的離開一起凋零,而且,消失的不只是樂器本身,還有一代人使用口簧琴溝通、抒發的文化與記憶。

 
因此,在心裏埋下一顆要為口簧琴旅行的種子

「後來,有一位鐵匠朋友,想起很久以前,朋友送他一把口簧琴,但那時他不知道怎麼彈,只好擺在一旁塵封已久。直到聽了我的演奏後,才知道如何正確彈口簧琴,突發奇想,邀請我和朋友們,一起手工打造口簧琴。」

幾個人一起,用廢鋼筋和鋸片,花了整整2天的時間,每個人都親手打造出自己的口簧琴,屬於自己新的聲音,賦予廢棄鐵材新的靈魂,也更了解口簧琴的結構和內在。



3. 台灣與口簧琴的連結?

泛泰雅族原住民們都有口簧琴文化,尤其以賽德克、泰雅、太魯閣最為著名。以前人手一隻,不只用來傳遞訊息、談情說愛,也拿來抒發情感,聚會演奏,用來對話,是日常生活很重要的工具。」

關於口簧琴用來對話的真實性,轟轟聽過一件很神奇的真實例子。 有一次,泰雅族的兩位阿公,阿公A對阿公B彈口簧琴。


彈完。

阿公B問阿公A:「你剛剛是不是問我XXX?」

阿公A說:「對啊,我就是問你XXX。」


換另一位青年彈時,阿公卻說,「你說什麼?我聽不懂。」


對老一輩的泛泰雅族人而言,口簧琴的琴聲,不只是音樂,而是一種語言。

不過,也是因為如此,在日治時期被禁止演奏口簧琴。因為日本政府與原住民有許多衝突,日本政府怕口簧琴聲被當成暗號,讓原住民集結起來,聯手攻擊政府。日本政府禁止原住民使用口簧琴,威脅若彈琴就砍斷他們的手,彈琴的人便愈來愈少,自此,口簧琴文化有了斷層,至今,已經失去精隨。



4. 你推廣口簧琴,是不是想把口簧琴文化帶回來?

「不可能帶回來啦!很多東西失去了,就失去了,回不來,就算回來了,也不是原本的面貌。但我希望讓這古老文化,可以傳承下去,甚至成為新的潮寮。」 


口簧琴其實很容易學習,對健康也有幫助,幫助體內的氣血循環,肌肉與呼吸的訓練,也可以紓解壓力和情緒,同時,正視自己靈魂的樣子,鍛鍊自己的心靈,讓口簧琴成為自己的一部分,。


credits: 轟轟

~~~~~~~~~~~~~~~~~
更多關於


口簧琴與演奏家”轟轟“的資訊


歡迎追蹤FB粉絲團→簧呼旅人 x 帶著口簧琴去旅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