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山岩雕的故事實在太長,照片實在太多,沈澱整理了照片、故事與思緒,用一篇圖文的時間,分享給大家特別的山林故事。

2022年初,我去爬了一座不同於以往的山。

……不對,更精確的說是經歷了一段文化考古的朝聖之路,與以往的崇尚美景的路線不同,而是人文歷史的體驗,還有那破碎斷腸的峽谷溪流,就算下山已近半年,仍有一部分的心留在那片山林之中,雖然帶了小傷回家,卻活像是祖靈給予我的印記。

你聽過流傳在魯凱族萬山部落的「吃蛇女人」傳說故事嗎?

相傳很久以前,萬山部落的男子理達格與來自其他地區的布農族女子荷絲結婚,荷絲有吃蛇的習慣,經常會吹口哨招來百步蛇並偷偷料理給家人吃。

魯凱族的文化中,百步蛇相當於神祇的存在,也相信族人死後會變成百步蛇,相當於祖靈的存在,對其十分敬畏。

不知情的理達格與家人吃下百步蛇肉,身體一天天虛弱,察覺不對勁的他們偷看荷絲煮飯,才發現原來下肚的是蛇肉,所以才遭到天罰。

感到羞愧的荷絲躲進山中,覺得大家氣消後,丈夫會來接他回家,離開部落前和理達格相約在祖布里里(Tsubulili)孤巴察峨(Gubatsaeh)的大石處相見,卻遲遲等不到丈夫的身影,無聊等待之時,用手指在石頭上作畫,也就是我們今日看到的萬山岩雕。

萬山岩雕:國定遺址簡介

這片山林多年來屬於萬山部落的獵場,直到1978年才由萬山族人帶領高葉榮教授,正式發現一號岩雕,命名為「孤巴察峨」,隔年發現另一處的「祖布里里」,傳說故事與這兩個地方有關。

後來相繼發現二處岩雕,分別為「莎娜奇娜娥」、「大軋拉烏」,這兩處連萬山人都不知其存在。

目前發現的岩雕群共有四處,分別為

孤巴察峨Gubatsaeh,意為「有花紋的石頭」
祖布里里Tsubulili,萬山傳統地名
莎娜奇娜娥Sanaginaeh,萬山傳統地名
大軋拉烏Dagala-U,萬山傳統地名

 

萬山岩雕:攝影遊記

萬山岩雕Day1【河床馬殺雞和肝腸寸斷的濁口溪谷】

這次不爬百岳,也不跟三角點拍照,而是去探訪國定考古遺址「萬山岩雕」。

 

大清早我在萬山部落醒來,大家在部落廣場集合,除了事前準備和計畫宣導,也請部落巫師幫忙為這趟旅程祈福。

前往萬山岩雕群的登山口與以往不同,不在馬路旁,而在濁口溪上游的河床深處,走路很遠不好到達,我們一行人搭乘吉普車前往。

「到登山口要多久呀?」出於好奇詢問年輕司機。

「大概2.5小時吧~」

哪尼?!爬山記憶以來,第一次到登山口如此困難,必須先經歷河床的亂石馬殺雞考驗數小時,才會開始起登,想著屁股就痛了起來。

行駛於河床的吉普車十分搖晃,車內播放著新穎的潮流電音,加上一次又一次衝進溪水殺到對岸,水深最深高達半個車身,看著窗簷濺起的水花,給了我一場超乎感官刺激的4D音浪體驗。雖然路途遙遠,但與車上三名部落青年聊天打屁十分愉快,過程比想像中舒適,2.5小時一下就過去了。

萬山岩雕的登山口沒有告示牌,也沒有布條,遠方看似普通的山壁,直到車子停下來,才發現草叢中的繩索,不禁令人好奇,若雨季溪水暴漲,位於河床的登山口還會存在嗎?

司機弟弟笑著說:「曾經換過幾次登山口,大水過後有時連地貌都有改變,不得不尋找新的入山點。」

第一天行程是到獵寮營地,距離僅3~4K,聽起來似乎很簡單,不過路徑比我想像中困難一些,近乎半探勘路線,部分路段是地基鬆動的小徑,踩踏走起來不太有安全感,時不時腳下的土石會滑落,有些許風險存在,畢竟不是一般登山路線,平時只有部落的人會來這邊。

起登不久即看見經典的石板屋建築,經過部落嚮導說明,才知道這片山林是萬山祖先生活的地方,因為輾轉連綿的歷史因素,加上地形地貌改變,才遷移到現在萬山部落的位置。

翻過幾個山頭後,看見巨石散落堆疊的河谷,剎那間我被震撼到了,眼前的地形肝腸脆斷,兩側是狂野的崩塌山壁,地質看起來十分脆弱,橫渡數個崩壁,終於下切到亂石堆的溪畔。

看著打穿巨石堆的溪流紋路,耳邊想著小小的流水聲,似乎低語著説:「慢慢來,不要急」

剛好嚮導們也打算在此歇息,我忍不住跑向溪畔坐下,盯著眼前清透的溪水在巨石陣旁放空,享受遠離喧囂的山林純粹與愜意。

比起方才野性的樹林路徑,我更喜歡這片壯觀的破碎溪谷,廢了半小時之久,我才甘願起身繼續前行。

「走吧,營地快到了~」謀謀(耆老)指著不遠處的樹叢說。

下午四點多抵達營地,架起天幕地布,鋪好睡墊睡墊,耆老帶著我們祭拜祖林,請他們保佑接下來的行程。

晚上大家圍著石板桌大啖火鍋,聊著萬山岩雕、發現始末和萬山神話,還有這片山林的種種故事,我開始期待與岩雕見面了。

 

萬山岩雕Day2&3【吃蛇女人畫下的萬山岩雕】

第二天行程相對緊湊,預計一天內走訪祖布里里、大軋拉烏、孤巴察峨共三個岩雕群,加上本團較為特殊,除了拍攝紀錄,還有研究與維護人員的作業時間,清晨匆匆吃完早餐即啟程出發。

離開獵寮的樹林不久,昨日震撼的巨石峽谷再次現身,部落大哥指著溪流對面的崩塌邊坡說:「康康,你有沒有看到白色的繩索?」

 

我瞇著眼睛觀察數秒,終於找到隱藏土石間的白繩,疑惑問:「有耶!我們要從那邊上嗎?」

我仰望那不安定鬆垮垮的土坡,太陡峭了些,看起來頗有風險。

「沒有啦,那是去年的山切路線,後來崩塌掉了,我們繞遠一點走新路。」

由於這地區的河谷地形並不穩定,只要有颱風或地震就可能造成地形的改變,路線也會時不時改變,需要仰賴部落大哥的專業與開路。

去年的上切處已崩塌,附近地質很不穩定

走過了崩壁與巨石溪谷,看見新的上切路線,腳下的路徑雖然鬆軟,但有繩索的輔助,走起來覺得還算安全,上切就會接回舊路線。

不久,即抵達二號岩雕——祖布里里,我看見的第一個萬山岩雕,不過初次見面倒是有些疑惑,雕紋並非具體明瞭的圖形,而是許多點狀鑿刻的集合,除了一處為明顯的圓形,其餘則是一大片橫幅的密集點點,或許我的藝術天份不足,看不太懂。

為不傷到岩雕,嚴禁穿鞋攀爬,清潔也只用樹枝

再往上走步行一點,即可到達四號岩雕——大軋拉烏,這裡的雕紋風格開始改變,不再是純粹的點狀鑿痕集合,出現了線條、曲線、重圓紋,甚至有更形象化的紋路組合,形體和概念上更加明確。

其中一個岩面可以發現個大洞,根據耆老的推測,很可能是先民搗小米用的洞,為四號岩雕增添了些許生命力。

雖然二號與四號岩雕群距離很近,但最重要的一號岩雕比較遠,下切到溪谷已經正午時分,全隊找個舒適的溪畔坐下,先吃個午餐稍作休息後,才繼續前行。

前往孤巴察峨的路並不好走,尤其溪谷上切的陡坡,比一早爬的崩塌地更陡峭和狹小,我每往上走一步,就想著下來就慘了,但為了最精彩的岩雕畫面,我提著相機毫不猶豫向前進。

午後,順利抵達一號岩雕——孤巴察峨,也是吃蛇女人故事的地點,傳說中荷絲就在這顆石頭上等待丈夫理達格來接他,等待期間用手指刻畫出的精彩雕紋。

這顆大石頭的上的岩雕十分豐富且刻痕明顯,除了重圓紋,還出現具體的人臉紋和全身人像紋,據說與大小鬼湖的傳說有關。

雖然,孤巴察峨為四個岩雕群中最遙遠的,但也是最精彩的一個,看完覺得一路上的陡坡與苦難都值得,千里迢迢來這裡很值得。

回程遇見火燒雲,想起出發前天氣預報說Day3下午會有雷雨,不禁擔心會影響行程。

原本計畫Day3早上去拍攝莎娜奇娜娥再下山,但用衛星電話與留守人聯絡後,午後天氣轉壞的機率大增,除了擔心不穩定的地質,還有溪水暴漲吉普車無法過溪的潛在風險,我們決定吃完早飯就下撤,放棄最後一處岩雕莎娜奇娜娥。

畢竟,被困在深山又下豪雨可不是鬧著玩的,沒什麼事情比安全更重要。

萬山岩雕:結語

之前完全沒想過我會來造訪萬山岩雕,感謝高雄市文化局邀請做為國寶攝影紀錄,能為國定考古遺址做點貢獻,我也感到很榮幸。

由於是公務團,我完全沒煩惱申請事宜,一般人若想要前往萬山岩雕,務必先完成申請作業。

若有山友對此行程有興趣,請先向負責單位申請,再行進入。

  1. 警政署申請 入山證
  2. 林務局申請 出雲山自然保留區許可證
  3. 高雄市文化局 申請許可

此路線鮮有人煙,沒有布條岔路多,地形時有變化,建議請部落嚮導帶路比較安全。

部落嚮導與接駁吉普車請洽:萬山部落文化健康站FB

或撥07-680-1538

前往萬山岩雕務必保持岩雕原貌不破壞,請勿穿鞋子上岩雕觀看,務必拖下鞋子再接近。

本路線非大眾路線,不適合新手,建議有些登山經驗再來

 

Author

嗨,我是 康康 攝影師、旅行作家、愛山人、講師 走遍六大洲70餘國,喜歡爬國內外山岳

Write A Comment